近年來,池州高新區黨工委堅持把非公企業黨建作為園區發展的“強基工程”,探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新路徑,讓“黨建紅”深度融入企業科創鏈、產業鏈、人才鏈,艾可藍環保、鴻葉集團、聚力石油等一批標桿企業黨組織脫穎而出,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不斷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創新優勢和競爭優勢,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紅色動能”。
艾可藍環保:“黨建紅”引領“科技藍” 培養科創新動力
走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紅色引領 與‘艾’同行”的黨建品牌標識格外醒目。作為深耕汽油、柴油和天然氣發動機尾氣后處理技術領域的“排頭兵”,該企業自2013年5月成立黨支部以來,便將紅色基因深植于科技創新沃土。
在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裁孫志遠看來,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目前該公司30%以上的中層領導均為黨員,技術部門核心崗位中,黨員占比同樣十分突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該公司黨支部成立的“黨員科技攻關小組”一直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我們的生產設備中有一處關鍵部件需要從德國進口,然而之前一段時間該部件不僅價格上漲了200%,供應還隨時可能中斷,嚴重制約生產。”據孫志遠回憶,那段時間,公司技術部黨員科研骨干主動請纓,帶領團隊成員連續半年幾乎以實驗室為家,夜以繼日進行技術攻關,最終實現了關鍵部件的國產化替代,徹底擺脫了受制于人的困境。
黨員沖鋒在前,合力攻堅克難。正是憑借這股強大的韌性與拼搏精神,該公司不僅深度參與多項國家重大科研計劃,更與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緊密合作,在催化劑載體材料、系統控制策略等關鍵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在“黨建紅”的引領下,“科技藍”的引擎正全速運轉,助力艾可藍向著成為全球領先的環保技術企業目標不斷邁進,生動詮釋了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的深刻內涵。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擁有各類專利超過200項,深度參與制定國家、行業等標準20余項。其創新成果不僅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獎的肯定,更助力公司成為創業板上市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主流商用車和乘用車品牌,有效推動了我國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技術的自主化進程。
鴻葉集團:初心不忘 紅色“竹”跡書寫擔當
作為我國竹產業的領軍企業,安徽鴻葉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史,同樣也是一部在黨建引領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勇擔社會責任的奮斗史。
安徽鴻葉集團起步于1993年,經過30余年的發展,目前企業已成為擁有9家全資子公司的中型現代化集團企業?!霸谄髽I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黨建引領作為‘航向標’貫穿始終?!睋摴军h支部宣傳委員、副總經理石天玉介紹,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公司始終堅持生態立企、綠色發展,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血脈。
近年來,該公司積極響應市、區政府號召,投入2000萬元建設資金,與我區1000萬元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相結合,在梅村鎮、梅街鎮分別建成一座年產5000噸的現代化毛竹深加工基地,直接為當地創造120個穩定的就業崗位。同時,精準幫扶我區4個鎮街的5個脫貧村建成5個毛竹初加工廠,有效盤活了村級資源,壯大了集體經濟,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新渠道。
走過千山萬水,紅色“竹”跡依舊不斷延展。除了著力支持貴池本地鎮村,該公司還在貴池與潛山的縣域結對幫扶中主動擔當。針對潛山市水吼鎮毛竹資源豐富但缺乏龍頭帶動的痛點,他們不僅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更無償捐贈價值50多萬元的關鍵生產設備,助力該鎮竹制品加工廠快速建成投產。僅一年多時間,該廠即生產毛竹半成品4000多噸,實現產值超2000萬元,成功帶動50多名脫貧戶實現“家門口”就業。此后,該公司又對潛山市龍潭鄉實施了類似幫扶,援建毛竹半成品加工廠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同樣取得顯著成效。
2024年,鴻葉集團成功獲評為“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鴻亮”品牌竹制品暢銷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近4500萬美元,繪就了一幅“黨建強、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聚力石油:黨建鑄魂聚英才 創新驅動向未來
作為一家年輕的科技企業,安徽聚力石油鉆采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從成立至今雖然僅有8年歷史,卻已迅速躋身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行列,并建成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業設計中心。這背后有何支撐?答案就寫在該公司以高質量黨建凝聚人才“向心力”、鍛造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路徑中。
“近年來,我們以黨建為引領,建立了‘雙培雙促’機制——努力把優秀員工和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在人才選拔中,思想政治素質、團隊協作精神、開拓創新能力是與專業技能同等重要的核心指標?!痹谘邪l中心,公司黨支部副書記、人力資源總經理許乾龍十分細致地道出了企業人才培養標準。
而研發中心主任楊仲書的成長歷程正是企業以黨建引領人才發展的生動縮影。企業創立之初,楊仲書便加入了研發團隊,和企業共同成長,在企業黨支部成立時,他更是第一時間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數年時間里,在黨組織的感召和培養下,楊仲書在專業技術上的不斷鉆研,從加工中心的工人逐漸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干,并同時肩負起該公司“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長和“安徽省工業設計中心”主任的重任,在高端密封件材料配方研發、鉆采設備智能化監測與控制系統升級等關鍵項目上帶領團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公司產品迭代升級和市場競爭力躍升提供了堅實技術支撐。
“今年,公司黨支部正在創建黨建示范點,我們希望抓住這個契機,進一步將黨的組織原則和先進性要求深度融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選、育、管、用’全鏈條,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闭雇磥恚S乾龍信心滿滿。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今后,池州高新區將繼續擦亮非公黨建“紅色品牌”,不斷優化“黨建+科創”“黨建+產業”“黨建+人才”的融合模式,以更澎湃的“紅色動能”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