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關鍵是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根本途徑是發展產業。涓橋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解鎖利益聯結新模式,打造產業發展新范本,在統籌培育黃精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兼顧提升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為決勝2020筑牢根基。
由點及面,產業抱團釋放耦合效應
葉管村、聯合村貧困戶中三無貧困戶、重點優撫貧困戶、不能穩定脫貧的貧困戶由村委會組織成立貧困戶特殊群體聯合體,村委會與帶動主體池州市九華府金蓮智慧農業有限公司商議后,決定由村委會負責土地流轉事宜,確定種植地塊和面積約70畝,聯合體在主體支持和指導下統一管理黃精種植基地,帶動主體則承擔土地流轉、種苗、管理維護等全部費用,期間用工將優先考慮貧困勞動力,第五年黃精成熟后由帶動主體以市場價統一收購,保證每畝純收益達到1萬至1.2萬元,黃精純收益歸聯合體,聯合體按一定比例分紅,在村集體獲得不低于10萬元分紅收入的同時,保證聯合體中2人及2人以下戶分紅不低于10000元,3人及3人以上戶不低于20000元。
三友村等10個村沒有條件實施自主經營的貧困戶聯合體,以購買生產設備的方式參與抱團。各村在帶動主體提供的生產設備報價單中選擇價值與本村抱團項目資金相當的設備,購買該設備并提供給主體,約定主體每年發放項目資金的6%-6.67%的分紅給受益戶,項目為期10年,項目結束后資金收回聯合體或續簽。
涓橋鎮力爭轉變貧困戶不出力只拿錢的“旁觀者”角色,由點及面,選準并加速培育主導產業,開創多種利益聯結模式,把貧困戶嵌在全鎮扶貧產業發展中,擴大輻射面,形成耦合互動的雙贏關系,穩固長效帶貧減貧機制。
一專多能,貧困人口轉型職業農民
李銀保,涓橋鎮三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人帶著兩個女兒艱難生活,大女兒大學在讀,小女兒因患病常年輾轉各大醫院尋醫求治,以前僅靠低保和李銀保本人打零工獲取微薄收入,在產業抱團發展模式推廣中,通過鎮黨委、政府和本村企業池州市九華府金蓮智慧農業有限公司溝通幫扶,讓李銀保認領了2畝土地自主種植黃精,公司無償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在黃精成熟后企業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其全部黃精,保證每畝的收益在2萬元以上,同時公司還聘用李銀保為長期用工,月工資2800元,現在李銀保已經成為公司的一名優秀員工和技術骨干了,整戶光榮脫貧,家庭也有了長期穩定收入。
陳慶節,涓橋鎮葉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年51歲,他身殘志堅,決心靠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扶貧政策好,但我不能一直依靠國家,我有勞動力,我能做我就要靠自己做出點成績”,今年2月,在池州市九華府金蓮智慧農業有限公司的技術指導和種苗無償捐贈的支持下,他流轉了5畝土地種植黃精,同時,陳慶節還將被葉管村聯合體聘請為黃精種植基地管理員,通過公益性崗位的形式換取工資性收入。陳慶節表示會運用他所學所見,認真管理好黃精基地,成為一名有技能有產業的新型職業農民。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扶貧支撐,要突出“產業+扶貧”,將貧困者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不僅從根本上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與產業發展能力,更使產業扶貧由“主體帶動”向“造血發展”轉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